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部落格布置分類啟動^ ^

Bill的工作一大部分,都跟網頁編輯脫不了關係...
所以,其實原先對於寫網頁還真有些懶得再去摸索@@
大多在工作上需要用到在跟辦公室請教或翻Guide...

但自從開啟了部落格站...看到別人的網站似乎比自己的多彩多姿(不只內容,特別是版面配置等等)
就越來越覺得喜歡來去找找怎麼弄成別人所用到的那樣 ^ ^

所以也就一樣把自己有用到的網站佈置的相關東西弄成文章囉!
同樣沿襲依慣風格,Bill會希望把它說的越清楚越精準...期望讓大家都看懂看會囉^^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投資型保險~~~保單帳戶價值比率規範

投資型保單的銷售佔壽險保單的大宗
聰明的保險公司看到了這個很棒的商品規劃所帶來的商機 , 不斷推陳出新 ,
連結各式各樣的投資商品 , 進行包裝後銷售 , 於是 , 漸漸模糊了保險的保障意義 @@


因應如此景狀 ,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即金管會) 為確保投資型保險保有一定之保障作用 , 以穩定投資型保險市場發展 , 於民96年10月起正式公佈施行 「投資型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之最低比率規範」(保險公司暱稱為門檻規範) .


因為此規範與投資型保單所能提供的節稅功用息息相關 ,
於是本篇文章就要說明此規範 , 讓大家有基本的了解囉^ ^

這邊所稱的比例 , 就是指投資型保單的壽險保險額度與投資帳戶價值之間的比例 ,

其定義的計算公式是 : ( 身故給付金額 ÷ 投資帳戶價值金額 ) × 100%
這個比率算出來的數字 , 必須要符合 ( 不得低於 ) 規範所定義 , 對應不同年齡的比例數字

目前規定如下圖所示 :




所以以乙型的投資型保單(身故給付金額 = 壽險保險金 + 投資帳戶價值 , 目前市面上主要為此類)
一個40歲(含)以下的被保人 , 壽險保額為 100 萬者 , 其投資帳戶價值就不能超過 333萬元
(因為 [( 100+333 ) /333]*100% = 約 130 % ) ,

若是發現投資帳戶價值已達上限 , 但又希望透由本保單進行投資 , 則必須更動保險合約 , 提高壽險保額(如加高到150萬 , [( 150+333 ) /333]*100% = 約 145 % > 130% ) , 以符合該規範 .

所以基本上可以看出來 , 這個規範確實可以壓縮要保人一昧的將資金全數作為投資用途 , 而展現出保險保障在本保單上的基本比例 .

以上的規範是影響投資型保單所能進行投資資額的上限 , 各位若是想要持續透由投資型保單(民96年10月後簽訂契約)來持續進行定期投資, 則這部份的規劃也勢必需要相當注意的唷 ^ ^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保險~~~賺錢 vs. 賠錢?

保險~~~~~到底該用怎樣的心態看待?

一如對理財的看法,請盡量想簡單一點...
首先先看看保險的定義吧..

中文:
保險,在法律和經濟學意義上,是一種風險管理方式,主要用於經濟損失的風險。

----取材 HSBC 名詞解釋

英文:
Insurance, in law and economics, is a form of risk management primarily used to hedge against the risk of a contingent loss.


----取材 Wiki名詞解釋


綜合以上所說,基本上,保險的用意與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與損壞補償脫不了關係...

--------------------------

再者,探究一下保險的起源,

最早的人壽保險雛形是源自於公元一世紀時羅馬的一個宗教團體Collegia tenuiornm組織,參加此宗教團體的會員必須繳納定額的入會費,當他死亡後,他的遺族就可以領到一筆喪葬費用。然後,直到中世紀歐洲又形成所謂的「基爾特」(Guild)組織,「基爾特」組織是由一群職業相同的人,基於互助扶持的精神所成立的團體,除了保護會員職業上的利益之外,也對其會員的死亡、疾病、竊盜、火災等災害,共同出資救濟。

----取材 安心網保險起源

於是更應該可以了解到保險的產生,主要的功用在提供參予的成員所需的補助...

於是,針對其本質以及定義上的體認,對於保險,與其說再去思考該不該保,不如務實的去思考--眼前的保險商品究竟提供了你怎麼樣的功用與補助,該在意的是他能夠給予你的,是否足夠用於抵銷或是部份承擔您的損失(loss)

舉凡針對一個個體人的生命事件(生,老,病,死)提供賠償或補貼的人身保險 , 或是對於資產物品等的建損進行損害填補的產物保險等等...其宗旨都在於給予參與者一個能夠轉嫁自身負擔的標的


************************************

很多人在看待保險商品時的心態在於,自己在繳費期間所付出的金錢,是否在最終保險期間結束後(不論是保險事故發生或是保險限期終止),能夠將其完整的取回...我想這畢竟是人之常情,有捨就該有得,不應當平白無故的損失...

但若能返回到對於保險根本的認知,真正該去探究的,似乎是對於個人承受損害的能力...

設想若是在沒有保險的協助下,自己對於可能遭到的損失或是所需付出的成本等等,是否具有全數自行承擔的能耐,當然,若很幸運的,自身就能從容的應付,自然沒有比要去做保險規劃的考量,但若不是(應屬大多數人的處境@@),如何進行完善的保險規劃,就成為了個人或是家庭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點...

總結的來說,對於保險,正確的理財觀念,應該跳脫對於單純賺錢或賠錢的表面數字遊戲,思索的重點,在於個人所顧慮的可能需求(個人傷病所需資金,意外責任所需負擔,或是遺族所需等),是否能夠透過眼前的保險商品提供,而且現時所需付出的保險費是否能夠如期繳交...如此,才是對於保險商品考量的正確方向^^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理財~~~真的需要自己投入去學嗎?

先想的單純一點....
其實投資理財也同樣是一種金錢的運用,只是怎麼去看待...
但根本是相同的投資理財的目的,在於為了將來明確的或是備用的需求,
就跟當下花費金錢以滿足各種心理的或是生理的需求其實是相同的那這樣說來,
應該也要可以拿來跟購買物品等等花費同樣比較...


對於一般的花費,例如購買家電用品,出外遊玩,甚或是居家裝潢...
想必大多數的人都會事先做些功課,多找幾間店家問問,多找朋友問問,
或是找找專業人士來多加了解那同樣的,面對投資理財,為什麼就要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咧?
對於這個未來花費需求的準備,難道不會感覺到事先多做些功課會好些咧?

=====================================================================

也許會有些人認為,投資理財的專家這麼多,把錢交給他們去處理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就如"富爸爸,窮爸爸"裡面所說的,要利用專業人士的協助來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但別忘了,這個前提當然也在於自己需要保有基本的金融理財知識,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功效,
不然也許就會變得向近期大多數連動債的投資人一般,一昧的接受理財專員的推銷,
總認為他們的推薦就是最好的,但現在回頭想,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投到了什麼樣的金融商品上...
還有很多人單純的一直宣稱自己的投資是保本的,應該拿回自己的本金...
看了真的只有無言阿@@

總歸而言,理財,同樣是一種金錢的花費,怎樣做到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然需要自己用心去比較,去判別不然怎麼知道自己所得到的,究竟是黑心貨或是原廠出產咧?^^
Blank For Space
Blank For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