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保險~~~賺錢 vs. 賠錢?

保險~~~~~到底該用怎樣的心態看待?

一如對理財的看法,請盡量想簡單一點...
首先先看看保險的定義吧..

中文:
保險,在法律和經濟學意義上,是一種風險管理方式,主要用於經濟損失的風險。

----取材 HSBC 名詞解釋

英文:
Insurance, in law and economics, is a form of risk management primarily used to hedge against the risk of a contingent loss.


----取材 Wiki名詞解釋


綜合以上所說,基本上,保險的用意與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與損壞補償脫不了關係...

--------------------------

再者,探究一下保險的起源,

最早的人壽保險雛形是源自於公元一世紀時羅馬的一個宗教團體Collegia tenuiornm組織,參加此宗教團體的會員必須繳納定額的入會費,當他死亡後,他的遺族就可以領到一筆喪葬費用。然後,直到中世紀歐洲又形成所謂的「基爾特」(Guild)組織,「基爾特」組織是由一群職業相同的人,基於互助扶持的精神所成立的團體,除了保護會員職業上的利益之外,也對其會員的死亡、疾病、竊盜、火災等災害,共同出資救濟。

----取材 安心網保險起源

於是更應該可以了解到保險的產生,主要的功用在提供參予的成員所需的補助...

於是,針對其本質以及定義上的體認,對於保險,與其說再去思考該不該保,不如務實的去思考--眼前的保險商品究竟提供了你怎麼樣的功用與補助,該在意的是他能夠給予你的,是否足夠用於抵銷或是部份承擔您的損失(loss)

舉凡針對一個個體人的生命事件(生,老,病,死)提供賠償或補貼的人身保險 , 或是對於資產物品等的建損進行損害填補的產物保險等等...其宗旨都在於給予參與者一個能夠轉嫁自身負擔的標的


************************************

很多人在看待保險商品時的心態在於,自己在繳費期間所付出的金錢,是否在最終保險期間結束後(不論是保險事故發生或是保險限期終止),能夠將其完整的取回...我想這畢竟是人之常情,有捨就該有得,不應當平白無故的損失...

但若能返回到對於保險根本的認知,真正該去探究的,似乎是對於個人承受損害的能力...

設想若是在沒有保險的協助下,自己對於可能遭到的損失或是所需付出的成本等等,是否具有全數自行承擔的能耐,當然,若很幸運的,自身就能從容的應付,自然沒有比要去做保險規劃的考量,但若不是(應屬大多數人的處境@@),如何進行完善的保險規劃,就成為了個人或是家庭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點...

總結的來說,對於保險,正確的理財觀念,應該跳脫對於單純賺錢或賠錢的表面數字遊戲,思索的重點,在於個人所顧慮的可能需求(個人傷病所需資金,意外責任所需負擔,或是遺族所需等),是否能夠透過眼前的保險商品提供,而且現時所需付出的保險費是否能夠如期繳交...如此,才是對於保險商品考量的正確方向^^


沒有留言:

Blank For Space
Blank For Space